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abg欧博官网|登陆|游戏|

汉语“走出去”:在东南亚讲好中国故事欧博官网

时间:2024-06-02 06:28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49 次
根据这四大条件,可以将东南亚主要国家的汉语教学分为三个类型:汉语教学“成熟型”国家、“成长型”国家和“待发展”国家。 东南亚各国语言、文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相似性,教育文化、汉语教学也具有一…

东南亚是我国的“近邻”,欧博官网华人华侨约占东南亚总人口的6%,占全球华人华侨的73.5%。东南亚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国际合作区域。华夏文化传承和汉语的经济价值是东南亚汉语教学发展的两大驱动力,这种强大的内在需求是世界其他任何地区都无法比拟的。然而,东南亚汉语教学也受到各国教育政策、语言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国别不平衡性。甚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华人华侨后代身份认同发生变化,汉语“二语化”的现象日益明显,汉语正在逐渐失去母语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从以往语言传播的经验可以证明,海外汉语教学发展离不开政策引领、需求导向、资金保障、机构落实四大必要条件。根据这四大条件,可以将东南亚主要国家的汉语教学分为三个类型:汉语教学“成熟型”国家、“成长型”国家和“待发展”国家。不同类型国家应采取差异化的汉语教学发展策略。

原文 :《东南亚汉语教学的差异化发展》

作者 | 高等教育出版社 梁宇

“成熟型”国家:提倡自主性发展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东南亚汉语教学最“成熟”的国家,也是华人占全国人口最多的国家,分别为74.2%和21%。汉语在这两个国家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汉语是新加坡官方语言之一,是所有华人学生的必修课,共有366所小学、中学(相当于我国初中)和初级学院(相当于我国高中)开设汉语课,华人学生约有30万人。汉语教育已纳入新加坡政府管理范畴。马来西亚华人将华语作为代际传承和社区交流的首选语言。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系统内有1297所华文小学,60所华文独立中学和3所民办华文大专院校,学生共62.7万人,国民教育系统内汉语学习者人数也在逐年攀升。两国汉语教学具有主体化、规模化、体系化的特点,应充分发挥本国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扩大汉语教学产业规模,引领东南亚区域汉语教学发展。

展开全文

“成熟型”国家应掌握本国汉语教学发展的主动权,成为本国汉语教学发展的主导者、促进者、组织者。中方作为母语国应在政策方面积极支持,对对象国提出的需求应给予有力配合。中方学术界应加强国际汉语教学基础性、普适性、理论性研究,为对象国相关领域的区域化、国别化、应用型研究给予支撑。

“成熟型”国家汉语教学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新、马两国汉语补习班盛行,商业运作模式成熟,市场化程度很高。以教材出版为例,在新、马两国,汉语教材是常见的教育消费品。新加坡Marshall Cavendish Education出版社负责教育部规划教材出版发行,该社出版了11个语种教学产品,已经发行到6大洲、50多个国家,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商业化、盈利性出版社。据马来西亚董教总出版局2016年统计,马来西亚华文课本共发行了近67万册,实际交易额约为713万马币。优化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将有利于汉语产业规模扩大,进一步彰显汉语的经济价值,保障汉语教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东南亚各国语言、文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相似性,教育文化、汉语教学也具有一定共通性,欧博“成熟型”国家的汉语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和教材在其他东南亚国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它们有条件和能力成为“东南亚教学示范基地”,面向东盟国家开展区域性汉语学科建设,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东南亚汉语教学的整体繁荣。

“成长型”国家:探索产业化发展

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属于汉语教学“成长型”国家,具有产业化发展潜力。在这些国家,教育政策较为宽松,汉语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华人人口较多,汉语学习人群逐步扩大。据泰国教育部2013年统计,共有1542所学校开设汉语课程,86.3万人学习汉语;菲律宾各类华校共200多所,仅大马尼拉地区就有91所,在校学生10万多人;印尼是人口大国,华人人口超过1000万。但在这些国家,也存在影响汉语教学的不稳定因素:政府更迭、外交摩擦、突发事件此起彼伏。汉语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仍不稳固,汉语教师存在缺口、教材使用混杂、教学标准缺失等问题尤为突出。为此,“成长型”国家汉语教学应进一步夯实汉语在教育体系内的地位,加快建立本国汉语教学人才储备库,整合各方汉语传播力量,培育汉语教育新兴市场。

在这些国家,虽然名义上汉语已经进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初步显现需求驱动下的规模效应,但汉语在与英语的竞争中还处于劣势。为此,稳固汉语在体系内的地位是当务之急。首先,要保持与本国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沟通,让本国政府了解汉语学习对本国发展的长远利益;其次,加快完善汉语教学体系,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再次,利用当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中华文化及汉语的正面形象。

“成长型”国家汉语教学的顶层设计十分紧迫。完善汉语教学体系、创新汉语教学模式、统一课程目标、优化课程设置、编写本土汉语教材、实施汉语教学测试等一系列规范化、标准化教学活动有待开展,这都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汉语本土人才队伍,需要真抓实干、敬业奉献的学科带头人。因此“成长型”国家需加快汉语人才培养和储备,加强本国高校和中国高校合作,实施汉语人才联合培养计划,面向全球引进高端汉语人才。

在这些国家,已显现出汉语教育组织松散、资源分散的弊端,为了遏制这种“离散”趋势,应提倡“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观念。在泰国,可以建立教育部领导下的“汉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由专家、学者、骨干教师组成学术机构,协助教育部制定汉语教学相关政策,推动汉语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开展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咨询、评估,全面提高泰国汉语教学质量。在印尼,应在各地区华文教育协调机构之上,选举成立“全国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借鉴马来西亚董教总和菲律宾华教中心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开展实质性、专职性华文教育业务,团结全国华文教育力量,设立华文教育基金,作为代表与政府协商华文教育事宜,统一华校和三语学校的课程与教材,全面促进印尼华文教育发展。

“成长型”国家极具教育产业化发展的潜质,拥有商业运作的市场环境,汉语教学应以扎根国民教育体系、形成教育产业、融入当地主流市场经济为目标。为此,项目运作应符合市场规律:重视并适应市场需求,保持供给与需求平衡,引入合理价格机制,鼓励良性竞争;应耐心地培育新兴市场,不能急于求成、追求短期利益;要以齐聚本国内在力量为主,争取外力为辅。我国应着力提升汉语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

“待发展”国家:采取帮扶式发展

汉语教学“待发展”国家是指有一定汉语教学基础,但教学规模偏小,教学体系不健全,自主发展能力欠缺,有待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国家,如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在越南,98%的学生在选修英语;在柬埔寨和老挝,政府仍未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缅甸,汉语在基础教育中还未取得合法地位。在这些国家,民办华校是开设汉语课的主要场所,但这些学校只能利用国民学校课余时间开展汉语教学,普遍存在办学经费困难、设备简陋、师资和教材短缺等问题。相对于东南亚其他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据统计,这些国家的汉语学习人数占全国总人口比例普遍较低,不足1%。

在这类国家,加快汉语融入本国主流教育体系是汉语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采取“三步走”策略:第一,根据本国汉语教学地域分布情况,在华校内部实行教育改革,规范、统一华校教学,争取与体系内学校的课程体系和考试体系并轨;第二,争取本国政府承认华校学历;第三,将汉语教学逐步拓展到体系内学校(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争取本国政府将华校纳入统一管理体制,给予同等的财政经费。这个过程需要华人领袖、华人组织、华文教育人士团结起来不懈努力。

中国作为母语国,应在汉语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事业中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加大对这些国家汉语教学的扶持力度。面向这类国家,增加留学生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新汉学计划等项目名额,协助培养汉语传播人才;增加教师志愿者派送人数,根据对方需求增加教材和相关图书配送,缓解教师、教材短缺问题;增加教师培训专家团组,帮助提高本国教师教学水平;减免汉语水平考试费用,推进汉语水平考试与当地外语考试接轨;鼓励高校合作开展汉语教学研究、师资培养、教材研发等项目。

在这些国家,要注重汉语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与配置。一方面,合理调配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资源。越南河内大学、缅甸仰光外国语大学、柬埔寨皇家金边大学、老挝国立大学等高等学府均设有中文系,高等教育中的汉语教学发展稳健,其优质资源应不断向基础教育输送,大学和中小学汉语师资培养相结合,带动中小学汉语师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整合孔子学院(课堂)与华文学校资源。避免各自为政,应从本国汉语教学大局出发,以需求为导向,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提高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的效率。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59期第5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5-18 07:05 最后登录:2025-05-18 07: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