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概况:新兴市场增速快,出海贡献重要增量 (一)市场概况:新兴市场增速快,国内市场进入成熟期 从规模来看,发达经济体仍是家电消费主要市场。根据statista数据,2023年全球家 电市场规模为6425亿美元,其中亚洲市场约占53%、欧洲市场约占15%、北美市场 约占13%,非洲市场约占10%,东南亚市场约占8%。 从增速来看,新兴市场增长相对更快。2018年至2023年全球家电市场规模复合增速 为4.2%,其中非洲增速+7.3%,东南亚市场增速+5.9%,大洋洲市场增速+4.8%,亚 洲市场增速+4.4%,欧洲市场增速+3.9%,北美市场增速+3.3%。 中国家电市场进入成熟期,增速放缓。结合参考奥维云网及统计局数据,随着主要 家电品类实现基本普及,国内家电市场规模增速放缓,近年来大体在8000~9000亿 区间内盘整。 未来增量主要来自空调、厨电和新兴品类等结构性机会。白电方面,2022年我国空 调城镇家庭保有量为164台/百户,农村家庭保有量为92台/百户,而日本2023年空调 保有量为241台/百户,理论上测算仍有不小提升空间;厨电同理,当前保有量水平实 际仍不高,短期地产拖累较为明显,长期或仍有一定空间。新兴品类方面,近年来空 气炸锅、扫地机、洗地机、咖啡机等均表现亮眼增长。 (二)出口拆分:欧美日仍是主要市场,东南亚增速快 当前阶段,欧美日是中国主要出口市场。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我国空调出口 亚洲占比46%(日本9%、沙特5%),欧洲19%,北美13%;2023年我国冰箱出口 亚洲占比33%(日本5%、韩国4%),欧洲28%,北美洲19%;2023年我国洗衣机 出口亚洲占比43%(日本15%),欧洲28%,北美洲10%。 成熟市场消费力强劲,但品牌竞争激烈。(1)美洲市场:本土品牌惠而浦、日韩品 牌及海尔位居行业前列。今年4月,惠而浦成功将其欧洲主要家用电器业务与土耳其 巨头Arcelik的主要家用电器业务合并,创建了一家新的欧洲家电公司Beko Europe。 同时,惠而浦将其中东和非洲业务出售给Arcelik。惠而浦表示将专注美洲市场和印 度市场的强势地位。(2)欧洲市场:本土品牌博西、Arcelik、飞利浦、伊莱克斯地 位强势,同时日韩品牌也占据较多市场份额,竞争激烈。前述Beko Europe也即将成 为欧洲家电市场强劲的竞争者。(3)日韩市场:三星、LG、松下、大金等本土品牌 优势明显。 新兴市场潜力彰显,中国对东南亚出口金额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空调出口东南亚 国家金额共计143亿元人民币,2017-2023年出口金额复合增速14.2%,出口金额占比由6.4%提升至9.5%;2023年中国冰箱出口东南亚国家金额共计132亿元人民币, 2017-2023年出口金额复合增速15.5%,出口金额占比由9.1%提升至12.1%。 二、东南亚市场:人口多、保有量低,成长空间广阔(一)总量:人口约为中国 48%,家电规模仅为中国 31% 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速较快。2022年东南亚11国人口合计6.8亿人,约为中国人口的 48%。2022年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越南的GDP同比分别为 +5.3%/+2.6%/+8.7%/+3.7%/+7.6%/+8.0%,增速显著快于其他地区。 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内部分化差异大,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经济发展领先,其余四 国经济水平大致可对标中国2010年前后。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22年中国人均GDP 为1.3万美元,城镇化水平约为64%。对比中国,东南亚国家内部差异较大: 新加坡&马来西亚:2022年新加坡人均GDP8.3万美元,城镇化率100%,达到发达国 家水平;2022年马来西亚人均GDP1.2万美元,经济发展接近中国。 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2022年人均GDP分别为6910美元/4788美元/3499美元 /4164美元,分别接近中国2013年/2010年/2008年/2009年水平。2022年城镇化率分 别为53%/58%/48%和39%,分别近似为中国2013年/2017年/2009年/2003年的城镇 化率情况。 东南亚家电市场保持较快增长。根据statista数据,2018-2023年全球家电市场规模 复合增速4.2%,东南亚家电市场规模合计481亿美元,复合增速+5.9%,其中越南+6.8%、印尼+6.1%、菲律宾+6.1%、泰国+5.0%、马来西亚+4.1%,新加坡+2.9%。 人口约为中国48%,家电规模仅为中国31%。(1)从增速角度看,statista预测东南 亚市场未来五年复合增速约5.0%,依旧高于世界平均。若以经济发展阶段参照中国 市场,中国家电社零规模由从2009年的315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139亿元,十年复 合增速为11.2%。(2)从规模角度看,根据statista数据,2023年东南亚国家电市场 总规模为481亿美元,2028年预计将达到614亿美元,5年复合增速为5.0%。同样对 标中国市场,2022年东南亚11国人口约为中国的48%,而家电规模为中国的31%。 (二)结构:白电、清洁发展潜力大,外资品牌主导价格偏高 大家电方面,零售量约为中国市场规模30%,空调有明显提升空间。2023年东南亚 地区空调零售量1030万台,约为中国零售量的24%;冰箱零售量1580万台,约为中 国零售量的32%;洗衣机零售量970万台,约为中国零售量的27%;彩电零售量1690 万台,约为中国零售量的35%。 小家电方面,与大家电类似,约对应中国市场规模30%,清洁电器有提升空间。2023 年,东南亚地区厨房小家电零售量为1.4亿台,约为中国零售量的31%;脱毛仪&理 发器零售量2330万台,约为中国零售量的30%;吹风机零售量1990万台,约为中国 零售量的32%;清洁电器零售量1840万台,约为中国零售量的24%。 价格方面,主要家电品类均价欧美日>东南亚>中国,彩电均价欧美日>中国>东南亚。 考虑到东南亚内部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贫富差距较大,家电消费基本也表现为两极 分化,等发达地区保有量水平高、户均消费水平高,而其他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保有 量水平低、家电消费价格敏感,但由于欧美日韩品牌占据主流,使得本土家电销售 均价偏高。从产品结构来看,东南亚地区冰洗结构均落后中国,长远来看量价均有 提升空间。中国市场具备完整产业链以及大量优质品牌,性价比和高端均有布局,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家电企业出海东南亚具备较强竞争力,可同时承接不同层次需 求 分渠道看,大家电线下销售为主,小家电线上渠道占比近半。根据gfk统计,2021年, 越南/马来/新加坡/印尼/泰国白电电商销售额占比分别为9%/9%/11%/12%/14%,小 家电电商销售额占比分别为31%/55%/51%/34%/47%,彩电电商销售额占比分别 12%/13%/20% /23%/22%。 线下渠道以电子电器专卖店为主,KA占比较低。2023年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 坡 / 泰 国 / 越 南 电 子 电 器 专 卖 店 的 家 电 零 售 量 占 线 下 渠 道 份 额 分 别 为 73%/73%/80%/70% /61%/93%,剩下的线下渠道主要是杂货店、大型超市、家居产品专卖店等。 (三)格局:本土强势品牌稀少,中国企业积极布局 大家电方面,白电CR5约为40%-60%,厨电CR5约为20%-50%,彩电CR5约为60%- 70%。(1)白电方面,韩国品牌≈中国品牌>欧美品牌>日本品牌。白电市场,中国 品牌主要包括海尔“GEA+CANDY+海尔+斐雪派克”、美的“东芝+美的”和长虹自 主品牌CHiQ,韩国品牌主要是两大巨头三星、LG,日本品牌经过大量被收购之后只 剩下松下大金等品牌。(2)彩电方面,韩国两大龙头品牌三星、LG在各国家均占据 绝对优势,多国家合计市占率超过40%,日本索尼在不同国家占据约5%-20%的份额。 中国TCL在越南占据11%的份额,中国海信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占据3%-5%的份。 (3)厨电方面,市场集中度在大家电品类中最低,韩国三星LG和欧美品牌较强,中 国海尔“GE+CANDY”和美的“Comfee+Toshiba”在多数国家占据个位数份额。 小家电方面,市场集中度两极分化,欧美品牌优势较大。厨房小电CR5约为10%-20%, 吸尘器CR5约为60%-90%(越南只有37%)。(1)厨房小家电方面,欧美品牌领先, 但尚未形成主导地位。美的“东芝+美的”在多数国家占据个位数份额,欧美品牌市 场份额在多个国家合计约10%-20%(新加坡只有3%)。(2)吸尘器方面,欧美品 牌领先。英国戴森优势明显,在新加坡和马来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0%和38%。韩国 三星和LG在多个国家合计份额约为10%,美的旗下“Eureka+美的”品牌在印尼市 场表现亮眼,份额合计43%。 中国品牌出海持续增长,积极布局东南亚。海外市场(不包括北美、中国、韩国、日 本)中国家电品牌份额呈持续增长态势,与日韩品牌差距缩小。2023年中国品牌大 家电零售额份额已经达到5.7%。东南亚本土强势家电品牌稀少,日韩品牌具备先发 优势,中国品牌不断发力东南亚市场,在部分国家家电市场份额名列前茅。东南亚 家电细分领域头部依然以欧美、中日韩家电龙头为主,但传统外资品牌在东南亚、 中东非等区域的品牌、渠道优势会被削弱,中国企业领先的产品力以及性价比优势 也更容易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从而分享新兴市场增长红利。 (一)美的集团:以泰国撬动东南亚市场,收购东芝共享品牌认可度 美的积极布局泰国,实现“研产销”一体化。美的最早于2007年在越南设立其海外 第一个生产基地,近些年主要布局投资泰国。根据公司官网,目前美的集团在泰国 合共布局有四个海外生产基地,分别是位于大城的威灵电机工厂、巴吞他尼的冰箱、 洗衣机生产工厂,暖武里的冰箱、微波炉、生活电器工厂以及春武里的空调工厂。泰 国市场增长速度快,市场需求大,是美的全球突破战略的重点发力区域。美的空调 泰国工厂已有6条生产线,生产的分体、窗式、移动空调等产品主要销往北美、东盟、 中东等地区。 收购东芝,直接获得东南亚市场认可度。由于日韩品牌较早进入东南亚市场,东南 亚市场对其认可度高,2016年美的收购日本东芝白电业务,直接导入东南亚本土市 场,共享东芝在当地的营销渠道、客户群体和品牌认可度等资源。 (二)海尔智家:定位中高端,东南亚市场收入增长较好 跨境并购开启东南亚自主创牌之路。根据公司官网,2007年,海尔泰国工厂建立, 此后相继走进印尼、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布局了海尔、AQUA、卡萨帝 品牌矩阵,2011年完成对三洋电机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家电业务的收购整合。目前, 海尔在东南亚布局了11个工厂、4个工业园。 定位中高端产品,精准把握当地本土需求。出海东南亚过程中,海尔坚持“三位一 体”(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的自主“创牌”之路。根据公司年报, 2022年泰国高端冰箱增长165%,马来西亚市场中高端产品占比达38%。2023年越 南市场推出Color AI洗衣机,产品价格指数超过150。在气候潮湿的马来西亚推出UVCool健康空调,有效杀死空气中的真菌、霉菌和病毒;在水压低的泰国,开发零水 压洗衣机;在气候炎热的印尼,推出HC系列卧式冷柜,超快速技术延长食材新鲜度。 东南亚地区收入增速较好,部分国家家电份额名列前茅。根据公司年报,从2019年 开始,海尔在东南亚市场收入保持较高增长,2023年东南亚市场收入57.80亿元,同 比增长11.6%,2018年至2023年CAGR为12.6%。2023年,海尔在泰国空调市场份 额位居第一、越南洗衣机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三)海信家电&海信视像:双品牌运营,实现技术出海 双品牌运营打开市场空间,不断做大线上平台零售份额。海信视像在东南亚采取海 信和东芝双品牌运营策略,渠道和门店数量大幅增加,不断打开市场空间。根据公 司官网,2022年海信成立了直属于海信集团的东盟区,总部设立在新加坡,不断发 力东南亚市场区域中心建设。根据公司年报,2022年东南亚市场出货量同比提升 43.93%。2023年,在马来西亚和泰国市场,海信系电视零售量市占率分别为11.25% 和14.03%,均为市场第三。同时,海信与东南亚电商巨头shopee合作,不断做大线 上平台零售份额。根据shopee官网显示,海信在泰国、马来市场的线上销售排名基 本上常年位居电视品类TOP1。 从品牌出海到技术出海。根据公司官网,2022年4月7日,位于印尼雅加达的彩电生 产基地PT.GAS工厂开工投产,该工厂由海信提供技术和标准支持,并由海信派遣工 程师现场指导建设完成。该工厂年产能近60万台,主要生产32时至75时的海信和东 芝品牌电视,满足海信在印尼市场的本土化生产和经营的需求。由品牌方提供技术 支持、为用户代建工厂的创新模式,是海信从品牌出海到技术出海的一个突破。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