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abg欧博官网|登陆|游戏|

当前位置: abg欧博官网|登陆|游戏| > 欧博平台 > 文章页

民国时期的汽车

时间:2024-08-28 03:10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41 次
民国的汽车

从卡尔.本茨造出第一辆三轮汽车开始发展到今天不过短短的一百多年,它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原有的许多行为习惯,在中国也不例外。

1901年,一位叫李恩时(Leinz)的匈牙利人进口了两辆汽车,从那时起,上海乃至中国才有了汽车(内燃机驱动)。这两辆进口汽车,据说是美国底特律奥兹汽车公司的产品(也有说是德国奔驰的),其式样为前排驾驶员单座,后排双人客座,车前无挡风玻璃,今日看来是地地道道的老爷古董车。

1903年上海只有5辆汽车,1908年就增加到了119辆,1912年猛增到1400辆。据统计,1934年公共租界已有小汽车9515辆,其中有驾照的驾驶员1604人,有驾照的车主369人,另备案登记的驾驶员17854人;而在法租界,自用汽车4160辆,营业汽车513辆。

那么那个年代全世界又有多少汽车呢?

《东方杂志》1924年21卷1号刊有过统计:

据最近调查约计共14,347,468辆。其中美国占百分之八十三.八,计12,364,377辆,而其余各国则合而计之,亦不过2,379,091而已。兹将各洲汽车数以表示如下:

南北美洲…………13,078,297辆

(内美洲各国计713,902辆)

欧洲………………1,302,153辆

亚洲………………144,479辆

大洋洲……………147,189辆

非洲………………71,368辆。

由这些数据来看,那时候的汽车显然主要集中在美国,竟然占了全球汽车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亚洲的汽车数量共144,479辆,仅占百分之一点零几。

自有汽车以来,汽车广告一直是广告业中的主要客户。当时的报纸,连篇累牍地刊登汽车广告和介绍汽车的文章。

这是上海一家名叫“华昌贸易”的公司刊登在《东方杂志》1920年17卷24号刊上的汽车销售广告,销售的汽车品牌是“Nash”,当年被翻译成“纳许”,今天被翻译成“纳什。该车宣传的特点是:“1、式样雅致,2、机器坚固,3、行使稳速,4、拥有节省,5、座位舒适,6、价目公道。”嗯,由此看来人们的追求与今天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Nash”创立于1916年美国的威斯康辛州,1938年被并入美国汽车公司旗下,独立经营仅12年的时间,但它在民国时期是极好的汽车品牌,是当时国民政府要员的座驾。现在依然有不少NASH迷,在美国就有NASH俱乐部。

这则福特汽车的广告是由上海美通汽车公司刊登在1926年《东方杂志》上的,宣传语同样用了:“便利舒适美丽稳快”等字眼,定价是一千一百六十两,还是用银子结算的呢。

福特汽车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应该是很有影响力的,上面这个是位于重庆的专业汽修厂,里面停满了豪车,当时修车工的社会地位也很高呢。

此外,那时候已经有明星怕一些类似如今车模的照片了,胡蝶、陈燕燕、袁美云……

我们再看看当时的称呼。

货车、客车、公交车,民国时都有,这些车辆在民国时期统称为“汽车”,而六个座位以下的汽车则被称为“摩托”。至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摩托,在民国叫做“脚踏汽车”,简称“脚踏车”,跟现代人对自行车的称呼完全相同。

这是影视剧当中最常见的一种车型

还有,民国时期的上海、广州、青岛、天津等城市的租界区,都有电力驱动的公交车,现在我们称之为“电车”,而在民国却叫做“电动车”,不明真相的现代人听了,还会以为是指现代中国各个城市已经普及的那种电动自行车呢!

汽车上的零件,叫法跟现在也不一样:方向盘在民国叫“转向舵”,刹车片在民国叫“刹车鞋”,手刹在民国叫“手拉刹车杆”,点烟器在民国叫“点烟电火”,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储物盒,在民国则被称为“零物房”。

民国的汽车大多没有转向灯,拐弯的时候,司机得把手伸出窗外,用特定的手势提示后面的司机。比如说你想右转,就得把右手伸出窗外,小臂平伸,手部在空中顺时针画圈,后面的司机看见了,就知道你是想向右拐弯;如果你想左转,就得把左手伸出窗外,同样的小臂平伸,手部在空中逆时针画圈,意思是告诉后面的司机,我要往左打方向了。另外还有刹车的手势、减速的手势、倒车的手势,这些手势统称为“手号”,是民国司机上路前必须学会的课程。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5-18 12:05 最后登录:2025-05-18 12: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