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舒芙蕾 文学报 很久很久以前,天地、宇宙一片混沌,有一个叫“盘古”的巨人沉睡了一万八千年后,突然苏醒,他见周遭一片漆黑,无边无际,于是他拿起手斧,向黑暗劈去…… 这是小时候的我们在村里古榕树下听到的第一个神话,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创世神话,更是一个记载着人们潜意识里从混沌蒙昧走向光明智慧的故事。 在这片浩瀚星河里,中国古老的神话和传说总是那么悠扬和玄妙,让每一个厌倦当下与此生的人都能顺势搭上时光列车,从今日辗转到远古,解锁中国上古的文化密码,重观战壕遗迹下的历史传奇,目睹古老人类的文明图腾——阅读神话与传说的过程,就像是建造一条从远古心灵通往现代心灵的悠悠隧道。萧兵著述的《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就是一本让人踏上追寻远古文明旅途的著作。 译林出版社2020年8月 为什么在倡导科学与理性的今天,还要读神话?这是许多人共同的问题——时下生活,似乎更直接地呈现出与时俱进、科学创新的一面,阅读极具想象力的中国传统神话与传说似乎是无用的?但所有人都会同意的是,神话与传说和一个民族息息相关,它面对着一个永恒的疑问:人是什么?神又是什么?人与神之间是什么关系?切断与神话的联结,就等于切断文化中最富有心灵意义的部分。 作为身居喧嚣城市、享受刷屏快感的现代人,神话和传说是一片净土,是远古时期极富想象力的传世之作。在它奇诡运行的文字、声色并茂的图画里,记录着许多或已进化,或已绝迹,或仅仅存在于幻想里的远古生命。通过神话,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触碰到我们祖先几千年前的生活和思想。 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人因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经验和感受,产生的认识和体验可能是全然不同的。流传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神话都在异口同声地讲述着一些恒久的母题,比如天地起源、人与自然、困难与命运、善与恶、罪与罚、勤劳与收获等等,就像坎贝尔在神话学著作《千面英雄》中毫不吝啬地写道:“神话是众人的梦,梦是私人的神话。” 神话是应人类的困境和困惑而生的,越遥远的故事越能折射出人类共有的思考与理解——去向天询问什么时候能下雨,为何今年颗粒无收,什么是和善温柔、高洁无暇;又或者,我们能够通过阅读神话,得到高于生活的体验,让我们有机会和众神一起经历史诗般的冒险。 神话,往往用最逼近生活以及生命的本真的一切,彰显蕴含在古老岁月里的深远哲理与寓意。那是能让人初探并思考生命最本质的东西的媒介,如果解读得法,神话非但不是“不知何所用的老朽”,而是能够穿越时空,成为我们现代生活、精神文化的向导。 多元纵横的神话与传说帮助人们了解我们民族的思想源泉,了解与我们朝暮相处的祖辈流淌在血液里的行为准则,甚至探幽埋藏在现今许多文艺作品中的深层意蕴。近年来现象级的《大圣归来》《魔童哪咤》《大鱼海棠》等影片,无不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想象。在《九歌》《汉赋》《左传》等古籍里,都能找到与有关的神话元素,只是很多时候,因承载它们的是古文形式,安放它们的是古籍,加之很多元素是碎片化的,散落在杂记、文献、典故当中,因此与现代人的认知有了隔阂。 《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的作者是人类学家、神话学家萧兵,他在耄耋之年创作了这部“中国神话通识读本”。神话学作为文学、人类学的分支,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跨学科性,却鲜有一本书能因一个“词”“句”“典故”而延伸到更多的学科知识,甚至结合现代生活,让人们重新认识流传千年的文化脉络,这或许正是萧兵编写《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的目的。这也是讲述“万物有灵”的神话给人最深触达——它总能在故事里蕴藏古老的民间智慧和知识。 如果我们承认知识不应只是学术和文化的象牙塔,就会大胆地去接受内心对神话和传说的评判和赏析。当我们阅读不同书籍,与不同文化交叠的过程中,到底是因为某个引人入胜的文化元素先于书籍俘获我们内心,还是它早已在生活中给过我们微不足道的启示?故事,与其间扮演的角色,是未知世界的一扇门,还是未知世界本身? 我们一定听说过许多“创造万物”的英雄故事,这些英雄故事,不仅从神话的角度讲述世界的由来,还阐述了神话与传说的创造性与文学性,这类英雄故事在“展演”与传诵的过程中,总是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其间不免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它们的共同性是展示了人类对“创造”的共同期待与描摹。 在这些故事里,人可以自然地接触到永恒,发现自我,参悟生死,体观神性,这也是科技无法取代它们的地方——我们会看到人与生俱来不仅有“人性”,还会有“神性”。 现代人并未真正失去远古神话与传说,陌生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失去了解读它们的本能。不要单纯为了听故事而读神话,更要照见其中的“意义”,这就是《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的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