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abg欧博官网|登陆|游戏|

一起感受纸文化的魅力

时间:2025-03-08 22:16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7 次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满元  从古法造纸的“天人合一”,到现代造纸的精妙绝伦,薄薄的一张纸,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昨天,原创大展《无“纸”境——从历史走向未来的中国纸文化展》在虎门海战博物馆开幕。主办方借助一件件珍贵文物,通过展览、表演与互动相结合的形式,带领观众纵览中国造纸技艺的千年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满元

  从古法造纸的“天人合一”,到现代造纸的精妙绝伦,薄薄的一张纸,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昨天,原创大展《无“纸”境——从历史走向未来的中国纸文化展》在虎门海战博物馆开幕。主办方借助一件件珍贵文物,通过展览、表演与互动相结合的形式,带领观众纵览中国造纸技艺的千年传承与现代创新。展览将持续到5月3日,欢迎广大市民和游客前去观展。

  亮点纷呈

  共襄纸文化的盛宴

  昨天上午10时许,《无“纸”境——从历史走向未来的中国纸文化展》在一场气势磅礴的舞狮表演中拉开帷幕。

  其间,沉浸式文化展演——《遇见蔡伦》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剧目中,讲解员带领虎门东方小学的学生穿越至汉代学堂,现场演示“蔡伦”古法造纸技艺。紧接着,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师生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变废为宝”纸艺时装秀。一张张废弃的纸张,通过剪裁、折叠、染色等工艺,被重新赋予了生命,被制作成了一件件时尚靓衣,成为模特身上令人惊叹的“高定华服”。

  走进展览现场,讲解员彭镜源化身造纸鼻祖“蔡伦”,带领观众走进中国纸文化的历史长河。

  在讲解员的详细导赏下,嘉宾和观众们仿佛踏上了一场时空之旅。从纸发明前的商代甲骨、春秋青铜器、战国封泥到秦代竹木简,每一件文物都在向观众诉说文字载体的演变;从纸质发明后的麻纸、竹纸、宣纸到各类名纸佳作,每一张纸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辉煌印记。

  展览现场,主办方还特别呈现了纸艺大师们的精湛手工艺品。无论是细腻的剪纸、灵动的纸雕,还是恢宏的纸艺装置,无不展现了中国纸文化的斑斓灿烂与无限创意。

  展览中,主办方特邀3位专家为大家“解码”鲜为人知的纸的秘密。其中,随州市久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胡久洲以甲骨文、秦简、木牍等珍贵文物为例,为观众介绍了中国纸的历史,解析了纸张诞生前的文字载体演变。

  文物修复师、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会员张笑艳,介绍了中国纸从历史走进当下的发展脉络。

  东莞市新生代自然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谭加仔结合现代循环造纸技术展品,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纸资源循环再生的应用与前景,向观众揭示了纸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他表示,随着科技的进步,纸资源的循环利用已从理念走向实践,再生纸在包装、印刷、生活用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正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跨界融合

  共谱纸文化新篇章

  据鸦博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展览是“博学东莞”品牌的重要展览之一。本次展览以“纸”为线索,贯通古今,共展出造纸工具、造纸材料、古今纸张、纸艺作品等文物展品150件(套)。展览旨在传承中华纸文化根脉,弘扬科技环保理念,为观众打造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据介绍,此次展览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博物馆+企业+学术+公众”四维协同的创新实践,打破了传统文博展览的单一叙事,构建了一个多元参与、资源共享的创新生态。通过“博物馆提供文化展示平台,企业注入科技与产业动力,学术机构提供理论支持,公众参与互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体”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展览的专业性与影响力,有助于推动纸文化传承与绿色发展,也为文博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览中丰富的互动体验环节让观众沉浸其中。在瓦楞纸手工坊,观众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将瓦楞纸剪裁、折叠、拼接,制作出形态各异的纸艺玩偶。孩子们开心不已,大人们也乐在其中。在木棉折纸活动中,观众们用红色纸张折制木棉花,再将木棉花粘贴在“英雄树”上,形成一片红色的花海。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5-17 23:05 最后登录:2025-05-17 23: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