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 你看到的记者 是这样的 但其实 他们是这样的 你以为记者的采访 都是这样的 但很多时候 却是这样的 你以为记者写稿 都是这样的 但其实背后 也常常是这样的 在圈外人眼中 他们风光、刺激、神秘 在家人眼中 他们日夜颠倒,奔波忙碌 在朋友眼中 他们总是很忙,实在难约…… 去年以来,柯城区全媒体中心新招聘了一批记者。在新闻“熔炉”的历练和“老记者”的传帮带下,他们快速成长,成为了柯城区媒体融合的新生力量。 今天是11月8日,第十九个中国记者节。对于这些新记者而言,这是他们过的第一个或第二个记者节,他们从事这个职业的时间并不长,却用实际行动担起了这份职业的责任。 不管是高温酷暑,还是凛冽严冬,只要一声令下,他们立即出发。一支笔、一台相机、一段文字、一组镜头,柯城的点滴变化,都在他们的记录中。高铁新城的崛起,农房整治的轰烈,以及创文中涌现出的种种感人事迹,他们都在书写着。 他们是正踏上征途的新记者,用心记录着柯城的今天和明天。 今天,小布就来带大家领略这些新记者的风采,感受字里行间的感动,让我们为这些充满朝气与正能量的年轻人点赞! 用脚采访、用笔还原 刘青 得知记者这个词还是从舅舅考上衢报开始,舅舅劝我别读新闻学专业,于是我选择了英语专业。从小学三年级到大学,我练习了13年的听力和写作,没想到这些听力、速记、写作能力竟为日后做记者奠定了基础。 “不忘初心,逐梦前行。”去年我有幸成为一名记者,从此开始了我的记者之路。刚入行,我曾花费数千元培训了人大新闻学实务与采编课程,加上日常写作的实践与老师们的精心批改,我从一开始的“门外汉”到摸到了一点“小门道”。一年多来感受颇丰,在清晨、深夜、烈日、雨天、雪天、阴霾天都经历过采访,还因采访流过血……“用脚采访、用笔还原。”今后我将继续在柯城乡村大地上,做一名“泥腿子”记者。 半路出家圆记者梦 陈岚 今年年初,想要改变自己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于是我毅然决然地选择进入全媒体中心,从此开始了记者生涯。 作为并非新闻专业毕业、半路出家的记者,面对专业、素质各方面都优秀的同事们,倍感压力。我该咋办?一名“老”记者用行动告诉了我答案:有一天,“老”记者带着我,从凌晨5点半到晚上10点,走访了10个创文“主角”,从浮石路到荷三路,朋友圈步数近三万步。就是这一次的采访让我深刻地了解到,一名记者只有深入基层了解第一手材料,才能采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新闻。 愿心有所持,行走在路上 方心怡 转眼毕业就快半年啦,这也是工作以后过的第一个记者节。其实上学那会儿根本没想过自己会当记者,总觉得这是个可触不可及的职业。可当我真正误打误撞当上记者后,才发现记者也并不总如人前那般光鲜亮丽。永远奔走在新闻一线,加班也是常态,同事间经常笑称彼此是“新闻民工”。但我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独立完成采访后,迫不及待想要写出稿子的那种激动心情。而在每一次采访中了解到的多样人生色彩,都将成为我人生路上宝贵的财富。接下来,我将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新闻素养。 在这个专属于记者的节日里,愿所有新闻记者都心有所持,行走在路上。 不忘初心,一往无前 徐露婷 时间转瞬即逝,距离我从学校毕业已将近半年时间,成为一名新闻记者也已有半年。这半年里,我时常想起大学老师曾经和我说过的话:作为一名记者,你可以没有好的文笔,但是你必须要有职业素养,永远追求新闻的客观。我入职以来,一直奉行着这句话,用新闻事实说话,不管是写稿还是改稿,都以事实作为基础和铺垫。虽然很多时候我都只能坐在办公室里改稿子,无法深入一线去亲身感受,但是我可以在记者的字里行间去追寻事实。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将不忘初心,一往无前! 记者之路漫漫 胡元琪 今年,是我第一次以“记者”的身份欢度记者节,内心反而更加平静。大学四年,新闻学子的身份让我对“记者”总是充满着敬畏和憧憬,时刻铭记“新闻记者是船头的瞭望者”,并不断鞭策自己。然而,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后,我才发现只有热忱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就难以深入采访,挖掘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没有足够强健的体魄,就难以在日夜兼程里追随新闻点;没有新媒体思维,就让人难以想象本人是95后……工作的这半年,实乃记者之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感谢一路走来所遇见的人和事 卢颖 有句话说:“当你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当你看到我们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只会拍照的照相师、摄影匠成不了真正的摄影记者,因为他们是被动的,缺少激情与动力。摄影记者的功夫不全在于摄影本身,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高度的政治觉悟,摄影记者才会有永不枯竭的激情。 去年7月,我有幸进入全媒体中心,成为一名新闻摄影记者。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背后有很多酸甜苦辣。一路走来,感谢全媒体中心和日报各位老师的点滴帮助和指点。人生不就是这样么?边学边走,所以需要坚持下去。 我对记者的向往 刘婧文 今年,是我人生中第一个记者节。从小我就羡慕那些在报刊、杂志上尽情挥洒笔墨的人,为此,在毕业后,我选择成为一名记者。在接触这份工作后,我才体会到了记者的辛苦。为了给读者呈现最新的新闻报道,我们顶着烈日,行走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但即使这样,还是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当看到自己的文字呈现在读者眼前并得到认可,我的内心是满满的获得感,这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我知道我做得还不够好,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前进,担负起一名记者的义务和责任。 摘取深夜的月色 缪艺璇 深夜的十字路口,车辆和灯光都少,连信号灯的变换似乎都慢了下来。这是我做编辑的小半年里,看见的这个城市无数睡梦下的静谧。 犹记得那个周日的深夜,高铁新城征迁40天节点最新签约消息传来,我飞快地从床上跳起,穿衣下楼,把单车踩得呼啦啦响,赶往办公室。改好数据仔细确认完成的那一刻,虽然已是凌晨一点,心里的充实却满当当鼓胀开来。 我们的记者用一支笔记录着这个明亮、坚定的城市,作为编辑,我希望在敲击了无数次键盘之后,在穿过无数个夜晚之后,将这些文字完整、丰富地送抵第二天清晨。 明早的报纸校对完毕,我将继续穿过轻快的晚风,去摘取温柔的月色。 正能量伴我行 余佳丽 入职已近六个月,作为一名排版记者,每天我都能感受到来自身边同事们的温暖和友爱,很踏实。尤其是在与沈老师朝夕相处的工作中,她那种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态度,让我深感敬佩。为了每一期 《今日柯城》能顺利出报,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个晚上加班加点。为了一个标点、一句话、一个版面、一个创意,反复琢磨、研究、讨论、修改。我们在日复一日、恒久不变的工作中寻找着乐趣,同时也感染着身边的人。 今天是记者节,祝愿记者朋友们开心快乐! 新闻工作没有诗,只有远方 魏晋 今年,我有幸成为了一名记者,11月8日,是我人生中过的第一个记者节。入行半年,我从一个对电视摄像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逐渐懂得拍摄不同新闻题材的记者,在此过程中,我要感谢一路上默默指导并帮助我的老师和同事们。 也是入了这行才知道,新闻工作无小事,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冲到新闻第一线。这半年里,我几乎跑遍了柯城区的所有乡镇和街道,出像、拍摄、采访、写稿、剪辑,这一系列过程让我感受到了新闻人的专业与专注。“一机”推“六机”的电视问政栏目让我感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力量,也对自己的职业多了一分敬畏。 新闻工作没有诗,只有远方,我们一直在路上。只有时刻牢记并肩负起作为一名记者的职责与使命,才能做到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为社会服务,传播正能量。 “新手”记者,请多关照 毛轩燕 不知不觉中我已当了近半年的记者。这个行业于我而言,是个全新的体验。在这半年里,我感受到了记者的责任与道义,也体会到了工作的压力与辛苦。 当记者有苦有乐。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一次关于高铁新城征迁节点的采访,将近凌晨才结束。那天恰逢天气不好,深夜还要赶回家中写稿子,在路途中,辛苦与害怕简直让我崩溃。当时我的脑海中一直盘旋着一个念头:当记者真的太辛苦了,我想放弃了。可是当第二天稿子登出后,我又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是“新手”记者,我将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继续行走在新闻路上,用心记录、传递感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郑欣婷 11月8日,是我过的第一个记者节。在没有成为记者之前,我是一名服装设计师,从未接触过新闻行业。对我来说,这是两件完全不沾边的事儿。而真正成为记者后的感受,就像 《朗读者》第五期里说的那样:人的一生会经历好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是一种挑战,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气。 从事新闻工作的这半年,我努力想要成为一名称职的记者,不仅经常翻看报纸,更时常反思自己的采访是否真正做到了尽善尽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从他人的工作中学习如何选题策划、如何采访、如何写作。路途很长,我正在路上…… 一段重要的历练 吴奇超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酸甜苦楚,媒体行业也一样。做记者近一年,只觉得对于初入社会的人来说,这是一段重要的历练,年轻人赋予它青春活力、朝气蓬勃,它便能拓宽你的社交、开拓你的视野,平静你的内心、洗净你的铅华,提升你的文笔、升华你的人格。 自知目前还未有能力对社会有所贡献,不敢做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只愿和所有同道中人一起,和自己赛跑,与社会一同进步。 无冕之王 骆黎阳 阿玛迪亚森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而新闻记者则被公认为“无冕之王”。 机缘巧合之下,我来到全媒体中心,成为一名时政记者,尽管此前我对时政的认识大多来自大学的思政课。我想,这件事本身大概也能算条新闻吧。此后,我开始出入各类会议现场,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观察他们的言行、揣摩他们的心思,努力用自己生涩、粗糙的文字写下每一篇时政报道。 我深知自己根本算不上“无冕之王”,只是一名有幸获得了“第四权”、可以提着笔和相机奔波在事件一线、能够目击并记录下周遭发生的一切的普普通通的新闻记者而已。 把美好留给自己 方秀琴 以前我以为记者很酷,光鲜亮丽地采访,体态端庄地提问,但是做了一名记者之后,我才了解到大半天听会议、大半天写稿子、大半天改稿子、大半夜做微信才是记者的现实生活。最怕组长说“这段完全没逻辑,录音再听一遍,重写”;最怕听到编辑问“稿子拿去审了吗?今天就要发”;最怕录音忘了按保存、领导没拍到正脸、电脑突然死机…… 从清晨到日暮,从空白到千字,当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印在报纸上,稿子出现在别人的手机上,这天便成了我的节日,就是属于我的小小幸福和成就。感谢这份职业,让我遇到了一些会发光的人;也感谢这份职业,让我在平凡的生命中有了这么多感动。 愿你我活成最美好的样子,属于你的样子。 每天都在见证、记录,真好! 陈璐 今年是我第二次过记者节,当记者最大的感受是:每天都在见证着、记录着衢州发生了什么,这种感觉真好。 记者是什么?记者是行者。组长章萍卿常和我们说,多出去跑跑走走看看,要记所见就必须亲临现场,这就把记者和行者联系起来了。我突然发现,我之前所谓的仅靠电话采访、微信联系就能写好稿子的想法是多么错误。深入社区、小区后我发现了新大陆,原来每天都有这么多故事发生。假如我每天都在办公室,读着别人的报道,写着二手报道,我永远写不出好新闻。 新闻工作者是时代的弄潮儿,是书写历史、记录发展的人,能成为记者真的很荣幸。致敬所有新闻工作者,也祝自己节日快乐。 尊重使命,并肩同行! 李诗哲 不知不觉来到全媒体中心已一年有余。做一名记者是我以前从未想过的,正是因为对文字的害怕,我对文科避之不及,转而学理。初来全媒体中心,正是斗潭征收之时,炎热的夏天、从未接触过的工作,让我不禁有退缩之意,但看到自己的文字被印成铅字、被推送在微信公众号上,家人、朋友都在翻阅我的文字,突然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 新闻是个充满挑战、需要激情、不怕艰辛、固守职责的行业。这一年里,我和全媒体中心大家庭的伙伴们走过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用镜头去捕捉那转瞬即逝的画面,用笔尖记录下发生在身边的点滴感动。天气晴朗,我们一起采风;天降大雨,我们小心护着机器不被淋湿;寒冬腊月,我们怀揣机器以防冻得开不了机……我们一起“同甘共苦”,或许这些就是在其他工作岗位上体会不到的“战友情”吧! 喜欢这份艰辛,尊重这份使命,所以固守这份职责。未来的日子里,请让我们继续并肩同行! 让我们将祝福和敬意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