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abg欧博官网|登陆|游戏|

陶行知:我们没有教室、没有礼堂,但我们的学校是世界上最伟大的

时间:2024-06-11 12:04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57 次
科学的头脑、健壮的双手、农夫的身体、艺术的情趣、改造社会的精神——这是陶行知对办晓庄学校的5个要求。 他提出的办学目标是: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 他把生命置之度外,在晓庄学校被…

陶行知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师从杜威等名师

1917年

回国后,在国立东南大学任教授

1927年

他告别城市来到郊区,创办晓庄学校

1927年1月10日

晓庄学校招生广告在南京各大报刊刊发

1946年7月25日凌晨

彻夜工作的陶行知在上海突发脑溢血,猝然离世,享年55岁

他提出的办学目标是: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

报考资格栏是:少爷、小姐、小名士、书呆子、文凭迷最好不要来

街头巷尾,人们看着这份特殊的广告,都觉得特别新鲜、有趣。

学校厨房被陶行知命名为“食力厅”,厕所被称为“黄金世界”,图书馆命名为“书呆子莫来馆”,把礼堂称呼为“犁宮”……

青年陶行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几年后,晓庄学校的学生成长起来,便到周围的乡村办学,每天去给农民和儿童上课。这样的师范实践,使整个晓庄地区的山村,化作书声琅琅的大学校。这是他的一个梦:“要从这里开始,培养一百万个乡村教师,去改变一百万个乡村,从而使整个中国都富强起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对这个苦难的民族崇高的师德独特的概括。

从此,这句话代代流传,成为激励无数教师的座右铭。

中年陶行知

1946年7月25日凌晨,彻夜工作的陶行知在上海突发脑溢血,猝然离世,享年55岁。

消息传到千里之外的育才学校(陶行知于1939年创建于重庆合川县凤凰山一座古庙古圣寺)那一天,学校的铃一直打,一直打,打了10分钟,打了15分钟,打了20分钟……学生们、教师们,全部哭成一片。他下葬的时候,送葬队伍络绎不绝。他的灵柩从南京中央门抬到晓庄,棺上盖着一块红绸布,中间点缀着四个白色大字——人民导师。

近代中国危机多难,“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把生命置之度外,在晓庄学校被封后,拔出笔来,写下“捧着一颗心事,不带半根草去”的题词,勉励新安小学(陶行知于1929年6月6日创办的一所实验性学校)的师生们一定要坚持办学。

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开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女子教育之先河。

现今的南京晓庄学院

陶行知语录

时至今日,以陶行知命名的“陶行知学会”和以“育才”命名的中小学校在中国遍地开花,陶行知被赞誉为“万世师表”“当世一圣人”等,西方学者将其列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思想家之一。

让我们从他的语录中,再一次感受教育对与人所将产生的重要作用吧!

1.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2.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英雄好汉。

3.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4.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 寄语少年人, 莫将少年误。

5.大雨过后,有两种人;一种人抬头看天,看到的是蔚蓝与美丽;一种人低头看地,看到的是淤泥与绝望。

6.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

7.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8.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9.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10.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1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12.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13.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14.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15.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陶行知名字的由来

(1891年—1946年)

陶行知,原名文浚,生前深受明代教育家、心学创始人王阳明的影响,奉行“知行合一”学说,所以将名字改为陶知行。胡适建议说,你善于颠倒概念,为何不叫“陶行知”呢?胡适则自己把“胡适之”的“之”去掉。从此,陶行知就 将“陶知行”更名为“陶行知”。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5-18 14:05 最后登录:2025-05-18 14: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