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abg欧博官网|登陆|游戏|

留居大陆的十八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及其晚年生涯

时间:2024-07-29 21:23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44 次
留居大陆的十八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及其晚年生涯,国民党,卫立煌,李宗仁,邓锡侯,傅作义,革命军

解放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打败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最后一战。从1945年至1949年的六年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200余万人。并以争取起义、被迫投降和战败俘虏等方式,接收了许多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其中最著名的有十八位,分别是李宗仁、陈潜、李济深、龙云、卫立煌、张治中、傅作义、刘文辉、邓锡侯、杜聿明、宋希濂、廖耀湘、范汉杰、王耀武、郑洞国、黄维、陈长捷、马鸿宾,其中四位陆军一级上将,五位陆军二级上将,九位陆军中将。具体如下:

一、李宗仁

李宗仁(1891-1969年),汉族,广西桂林人。毕业于广西陆军学堂,中华民国一级上将。李宗仁是国民党内部地方实力派“新桂系”的首领,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

李宗仁早年参与护国、护法和北伐战争,后来又指挥徐州会战,取得台儿庄大捷,取得歼敌二万余的战果,对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接近尾声时,临危受命,失败后以身患疾病为由,拒绝迁往台湾。

李宗仁赴美国就医,住进哥伦比亚大学长老会医院,诊断患有十二指肠炎。1952年1月,蒋介石操纵国大一届二次会议,通过了副总统李宗仁“违宪违法”弹劾案,罢免了李宗仁所有职务。1965年,在美国沉寂十几年的李宗仁,辗转巴基斯坦而回到大陆,受到周总理和毛主席的亲自接见和慰问。1968年8月,李宗仁被确诊直肠癌。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因肺炎医治无效,死于家中,时年78岁,葬于北京八宝山公墓。

二、程潜

程潜(1882-1968年),汉族,湖南醴陵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程潜出自湘军,是国民党内部的资深元老,曾参与竞选副总统,失败后任长沙绥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

程潜是湖南地方军阀中的实力派,在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和北伐战争中建立功勋。抗日战争期间,程潜指挥第一战区军队发起兰封战役,歼敌三万余,但却因炸开黄河花园口,阻止日军进攻而遭人诟病。

1949年8月,程潜在湖南长沙宣布起义,湖南和平解放。程潜先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省长、民革中央副主席等。1968年,程潜在家中不慎滑倒,造成骨折。4月9日,程潜因肺炎引发大出血,病逝于北京,时年87岁。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三、李济深

李济深(1885-1959年),汉族,广东梧州人。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李济深是国民党内部的地方实力派,长期把持广东军政大权,数次密谋反蒋,被蒋介石三次永远开除党籍。

李济深曾是国民党内部与蒋介石相提并论的元老级人物,有“全国陆军皆后学,两粤名将尽门生”的声誉。所部粤军被蒋介石收买瓦解后,先后创建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和民主革命委员会,成为爱国民主党派的领袖。

李济深在1947年迁居香港。新中国成立后,李济深返回大陆,参与组织召开第一届全国政协,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1959年10月9日,李济深病逝于北京,时年75岁。弥留之际他写下“我与人民宏愿在,及身要见九州同”的诗句。

四、龙云

龙云(1884-1962年),彝族,云南昭通人。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龙云是国民党内部地方实力派,把持云南军政十八年,曾任滇黔绥靖公署主任、云南省政府主席等。

龙云本是新滇军头目,人称“云南王”,对云南的建设居功至伟。他又组织滇军参与抗战,修建滇缅公路,对我国西南边防的稳定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过重要贡献。

1949年8月,龙云在香港宣布与蒋介石决裂。1950年1月,龙云来到北京,受到朱德元帅的热情款待,任命为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反右派斗争时虽遭受不公正待遇,但有惊无险。1962年6月24日,龙云突发心肌梗塞,病逝于北京,时年78岁。

五、卫立煌

卫立煌(1897-1960年),汉族,安徽合肥人。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将校进修班,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卫立煌是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曾任东北“剿匪”总司令。

卫立煌早年为孙中山的护卫,后效忠于蒋介石,是蒋介石集团中最善于军事指挥的“虎将”。抗战期间,卫立煌参与指挥太原会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多次予以援助,又指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卫立煌在辽沈战役失败后,遭到蒋介石囚禁,后来因李宗仁撤销监视,他趁机逃至香港,过起了隐居生活。1955年3月15日,卫立煌返回大陆,并公然宣布与蒋介石断绝关系,出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60年1月17日,卫立煌因心肌梗塞和糖尿病,病逝于医院,时年64岁。

六、张治中

张治中(1890-1969年),汉族,安徽巢县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张治中是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国民党政府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等。

张治中是抗日名将,他两次指挥中央军鏖战于淞沪,一·二八淞沪抗战,取得歼敌万余的战果,八·一三淞沪会战,又首挫日军锐气。抗战胜利后,他反对二次内战,因而被调往新疆,人称“和平将军”。

1949年,张治中脱离国民党,正式归附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出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69年,张治中病逝于北京,时年80岁。

七、傅作义

傅作义(1895-1974年),汉族,山西荣河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傅作义出自晋绥军,是晋绥军中最骁勇善战的将领,曾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华北“剿匪”总司令。

傅作义在第二次北伐战争中,因涿州攻守战而一举成名,抗日战争中血战怀柔,收复五原,毙敌千余,杀水川伊夫中将,为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人称“常胜将军”。1949年1月,傅作义率领国民党主力五十余万起义,使平津得以和平解放。

傅作义在新中国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部长和水利电力部部长等职,为建国初期我国的水利、电力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1972年,傅作义因心脏病而辞职,寓居于北京住所。1974年4月19日,傅作义病情加重,病逝于家中,时年80岁。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八、刘文辉

刘文辉(1895-1976年),汉族,四川大邑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刘文辉是四川军阀四巨头之一,曾拥兵二十余万,任西康省政府主席,人称“西康王”。

刘文辉在四川诸军阀争霸战中得以崛起,最终在二刘之战中被刘湘击败,只保留西康省一隅之地。刘文辉在抗日战争中率部参战,对抗战作出过重要贡献。

1949年12月,刘文辉通电起义,正式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投诚。先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常委等。文革期间,刘文辉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保护,得以幸免遇难。1976年6月24日,刘文辉因癌症病逝于北京,时年82岁。

九、邓锡侯

邓锡侯(1889-1964年),汉族,四川营山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曾任成都防空总司令、四川省政府主席等。邓锡侯是四川军阀“四巨头”之一。抗战胜利后,掌握四川省军政大权。

邓锡侯在抗日战争中,率领川军鏖战于山西、山东等地,先后为太原会战和徐州会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邓锡侯与刘文辉、潘文华共同向我第一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起义,四川省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邓锡侯先后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1964年3月30日,邓锡侯在成都因病逝世,享年75岁。

十、杜聿明

杜聿明(1905-1981年),汉族,陕西米脂人。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杜聿明是蒋介石嫡系中年青一代的佼佼者,曾任东北保安司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等。

杜聿明在蒋介石军政集团中资历较浅,曾助蒋介石终结了龙云在云南的统治。他在抗日战争中功勋卓著,参与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等,血战昆仑关,歼敌四千余,又以中国远征军第一副司令长官,激战缅甸,可谓功不可没。

1948年,淮海战役结束,乔装改扮的杜聿明被解放军抓获,送至北京功德林监狱进行改造。他屡次想要自杀,都被及时制止,随着他所患胃溃疡、肺结核、肾结核、脊椎炎被治疗痊愈,杜聿明的思想开始转变。1959年,杜聿明被特赦,出任文史资料专员,全国政协常委等。1981年5月7日,杜聿明病逝于北京,时年76岁。

十一、宋希濂

宋希濂(1907-1993年),汉族,湖南湘乡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步兵科,又在日本千叶陆军步兵学校中国将校班进修,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曾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湘鄂边区绥靖司令部司令官、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等,以骁勇善战著称,人称“鹰犬将军”。

宋希濂是抗日名将,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入缅作战等,并在大别山重创日军,毙敌四千余,伤敌一万七千;反攻缅甸时,他又势如破竹,歼敌万余人,多次受到嘉奖。

1949年12月,宋希濂在四川大渡河沙坪村被解放军俘获关押。1959年,被特赦出狱,受到陈赓将军的接待,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1980年,赴美探亲并定居美国,并创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为祖国统一而四处奔走。1993年,因患肾衰竭而病逝于纽约,时年86岁,归葬于长沙唐人永久墓地。

十二、廖耀湘

廖耀湘(1906-1968年),汉族,湖南邵阳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骑兵科,又在法国圣西尔军校进修,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曾任国民党最精锐的第九兵团司令长官。

廖耀湘是蒋介石机械化部队的主要统帅,他在昆仑关战役和入缅作战中予以日军重创。解放战争期间,他指挥第九兵团十万余人驻守辽西,在辽沈战役中被我东北野战军歼灭,廖耀湘被俘。

1956年,廖耀湘被送往北京功德林监狱学习改造。1961年,被特赦出狱,任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全国政协委员等。文革期间受到冲击,1968年,突发心脏病,病逝于北京,享年63岁。1980年,骨灰被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十三、范汉杰

范汉杰(1896-1976年),汉族,广东大浦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又在德国陆军大学进修,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曾任陆军副总司令、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等。

范汉杰参与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对两次淞沪会战的胜利作出过贡献。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我东北野战军俘获。1960年,被特赦出狱,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等。1976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0岁。

十四、王耀武

王耀武(1904-1968年),汉族,山东泰安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曾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等。

王耀武是抗日名将,屡次重创日军,上高战役,毙敌三千余,雪峰山战役,毙敌近三万,缴获大量武器装备,一时享誉中外。抗战胜利后,主持山东军政。1948年9月,被我华东野战军俘获。

1959年,王耀武获得特赦,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文革期间遭受批斗。1968年,因病逝世于北京人民医院,享年64岁。1980年,骨灰被置于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十五、郑洞国

郑洞国(1903-1991年),汉族,湖南石门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曾任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东北保安副总司令等。

郑洞国是抗日名将,先后参加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昆仑关大捷、鄂西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在入缅作战中更是表现出色。1948年9月,郑洞国在长春起义,向东北野战军缴械。1950年,任新中国水利部参事、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副主席等。1991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十六、黄维

黄维(1904-1989年),汉族,江西贵溪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又在中央陆军大学特别班进修,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兵团司令长官。

1948年11月,黄维率部十万参加淮海战役,被我华东野战军聚歼于宿县双堆集。黄维被俘后关押于北京功德林战犯改造营。1975年,黄维获得特赦,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专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1989年,因突发心脏病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十七、陈长捷

陈长捷(1892-1968年),汉族,福建闽侯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又在中央陆军大学特别班进修,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曾任天津警备司令部总司令等。

陈长捷出身晋绥军,在抗日战争中屡立奇功,被称为抗日常胜将军。抗战胜利后,奉命驻守天津。1949年1月,东北野战军攻入天津,陈长捷缴械投降。1959年,获得特赦,任上海市政协秘书处专员。文革期间遭受不公正待遇,1968年开枪自杀,享年76岁。1979年得以平反,被安葬于龙华革命公墓。

十八、马鸿宾

马鸿宾(1884-1960年),回族,甘肃临夏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马鸿宾是西北地方军阀的“四马”之一。曾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国民党西北行辕副主任、西北军政公署副长官等。

马鸿宾曾致力于甘肃地区的军政建设,又率部参与绥西抗战,但是他也参与国民党围剿红军,侵逼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迫害共产党员的勾当。

1949年,马鸿宾率部起义,宁夏、甘肃和平解放。出任甘肃省政府副主席、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等职,为建国初年甘肃地区的建设事业以及民族事务作出重要贡献。1960年10月21日,马鸿宾因患胃癌,病逝于甘肃兰州市,时年76岁。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5-18 16:05 最后登录:2025-05-18 16: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