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8月27日訊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8月26日發佈。 意見提出,經過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揚,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教師立德修身、敬業立學、教書育人呈現新風貌,尊師重教社會氛圍更加濃厚。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為廣大教師的自覺追求,實現教師隊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成為常態,教師地位鞏固提高,教師成為最受社會尊重和令人羨慕的職業之一,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優秀教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 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 涵養高尚師德師風 《意見》提出,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黨建引領。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將思想政治和師德要求納入教師聘用合同。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準入、招聘引進、職稱評聘、導師遴選、評優獎勵、項目申報等的首要要求。各級組織人事和教育部門將師德師風建設納入學校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考核及全面從嚴治黨任務清單,與教育督導、重大人才工程評選、教育教學評估、學位授權審核、學位授權點評估等掛鉤。 引導教師自律自強。加強師德師風培養。將師德師風和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教育課程和教師培養培訓全過程。開發教育家精神課程教材資源。堅持師德違規“零容忍”。依規依紀依法查處師德違規行為,對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嚴重師德違規行為,從嚴從重給予處理處分。落實教職員工準入查詢和從業禁止制度。各地各高校要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教育系統巡視巡察和督查檢查的重要內容。堅持失責必問、問責必嚴,對相關單位和責任人落實師德師風建設責任不到位、造成嚴重後果或惡劣影響的,予以嚴肅問責。 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 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 《意見》提出,大力支援師範院校建設,全面提升師範教育水準。大力支援師範院校“雙一流”建設。以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為引領,支援“雙一流”建設高校為代表的高水準院校為中小學培養研究生層次優秀教師。實施師範教育協同提質計劃。優化師範生公費教育政策。深化實施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優化師範院校評估指標,改革師範類專業認證,支援師範專業招生實施提前批次錄取,推進培養模式改革。 提高教師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推動相關高校優化課程設置,精選課程內容,夯實師範生堅實的學科基礎。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強化學科素養提升。加強中小學學科領軍教師培訓,培育一批引領基礎教育學科教學改革的骨幹。將高校教師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提升作為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推動教師站在學科前沿開展教學、科研,創新教學模式方法。支援高校教師開展跨學科學習與研究,加強學科領軍人才隊伍建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為幼兒園、小學重點培養本科及以上層次教師,中學教師培養逐步實現以研究生層次為主。實施教師學歷提升計劃。強化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完善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完善教師全員培訓制度和體系,加強鄉村教師培訓,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推進中小學教師科學素質提升。支援高水準大學與高等職業院校、企業聯合開展職業教育教師一體化培養培訓,優化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推動高校將博士後作為教師重要來源。健全高校教師發展支援服務體系。實施數字化賦能教師發展行動。 優化教師管理和資源配置 推進教師評價改革 《意見》提出,優化教師管理和資源配置。完善國家教師資格制度,建立完善符合教育行業特點的教師招聘制度。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優化教師崗位結構比例。職稱評聘向鄉村教師傾斜。適應小班化、個性化教學需要,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加強科學和體育美育等緊缺薄弱學科教師配備,強化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隊伍配備管理。優化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機制。深入實施教育人才“組團式”支援幫扶計劃、國家銀齡教師行動計劃、鄉村首席教師崗位計劃等。建立健全高校産業兼職教師管理和教師企業實踐制度。 倡導教育家辦學,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鼓勵支援教師和校長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推進教師評價改革,突出教育教學實績,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教師,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等現象,推進發展性評價。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重大人才工程引領,高層次人才遴選和培育突出教書育人導向,讓科學家同時成為教育家。 加大各級各類教師待遇保障力度 維護教師教育懲戒權 《意見》提出,加大各級各類教師待遇保障力度。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鞏固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準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準成果,強化高中、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保障。落實好工資、社會保險等各項政策。研究提高教齡津貼標準。落實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加大教師培訓經費投入力度。保障教師課後服務工作合理待遇。加強鄉村教師週轉宿舍建設。 維護教師教育懲戒權,支援教師積極管教。依法懲處對教師的侮辱、誹謗、惡意炒作等言行,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大力減輕教師負擔,統籌規範社會事務進校園,精簡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為中小學、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減負鬆綁,充分保證教師從事主責主業。厚植尊師重教文化。提高教師地位,支援和吸引優秀人才熱心從教、精心從教、長期從教、終身從教。推進全社會涵養尊師文化。 加強對優秀教師激勵獎勵,完善相關制度。對作出突出貢獻的教師集體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表彰獎勵向鄉村教師傾斜。創新開展教師宣傳工作。宣傳優秀教師典型。鼓勵支援教育家精神研究,形成一批高品質學術成果。講好中國教育家故事。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