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玲和木合提别克一起做学习笔记。(图片由黄晓玲提供) 他俩同在一个单位,虽然所在岗位不同,但他俩却互帮互助,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光彩。 他们就是采气一厂信息管理站的高级工程师木合提别克·苏里旦和经管员黄晓玲。 他俩的故事要从22年前说起。 结成对子 1995年,大学毕业的木合提别克分配到原采油三厂油研所任助理工程师,刚巧和黄晓玲的爱人在一个单位。 从那时起,黄晓玲就认识了这个开朗的哈萨克族青年木合提别克。 2004年,黄晓玲调了部门,和木合提别克就成为了同事。 那年,单位让员工互相结成民族团结对子,黄晓玲和木合提别克就结成了对子。 结对子活动当天,木合提别克穿着黑色皮夹克,格子衬衣,黑色西裤。 黄晓玲主动伸出右手,用哈萨克语向木合提别克问候。 “你也会说哈萨克语?”木合提别克惊喜地问。 “我只会说简单的问候语,现在和你结对子,我可以向你学习。”黄晓玲笑着说。 木合提别克拍着胸脯说:“没问题,不过你也要教我汉语。” “就这么说定了。”黄晓玲说。 两人握手相视而笑。 伸出援手 虽然黄晓玲比木合提别克稍长几岁,但是到了新岗位,木合提别克却是黄晓玲的老师。 一次,负责材料工作的黄晓玲要复印文件,但是那天复印机却出了故障,印不出来。 她在复印机前摆弄了半天,也找不出问题。 正在黄晓玲发愁时,木合提别克正好路过她的办公室。 “你能不能帮我看看,这个复印机怎么不工作了?”黄晓玲向木合提别克求助。 在单位负责计算机工作的木合提别克对硬件设备的情况了如指掌。 木合提别克走到复印机前仔细检查后说:“姐,复印机没墨了,你等一下,我去给你拿个墨盒。” 他将新墨盒安装好后,对黄晓玲说:“姐,以后这些机器出故障了,你就直接找我。我来给你处理。” 黄晓玲笑着连连点头。 可她转念一想,这些老式复印机和打印机经常出现不工作的情况,如果总麻烦木合提别克,也会耽误他的工作。 于是,黄晓玲说:“你教我怎样给设备换墨盒,以后我自己换。” “我可以教你一些简单处理问题的办法,但是只要我在单位,你就来找我,我就是干这个工作的,别怕麻烦我。” 说完,他就开始给黄晓玲讲述复印机、打印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异常状况和解决办法。 互相学习 学习了复印机和打印机的故障处理办法后,黄晓玲工作更得心应手了。 为了感谢木合提别克,黄晓玲就想请他吃顿饭。 “姐,别客气,我还要向你学汉语呢,难道你以后不想教我了?”木合提别克谢绝了黄晓玲的邀请。 “我不但要教你说汉语,我还要教你用汉语写文章。”黄晓玲笑着说。 后来,黄晓玲开始负责单位的宣传工作,在这期间,黄晓玲也开始督促木合提别克学汉语。 为了提高木合提别克的汉语水平,黄晓玲让他每月至少要写一篇新闻稿件。这可把木合提别克难住了。 “别担心,你尽管按照你的思路写,写完的稿子我来改。”黄晓玲说。 木合提别克写的新闻稿件,黄晓玲一字一句地帮他梳理,并告诉他汉语表达中的规律和新闻报道技巧。 黄晓玲又找出一些相似的新闻稿件给木合提别克学习。 很快,木合提别克的汉语写作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在晋升高级工程师的过程中,木合提别克凭借自己的独立撰写一篇优秀论文并发表,最终成功竞聘为一名高级工程师。 作出表率 去年,在社区组织的“党员红细胞”活动中,木合提别克和黄晓玲主动签订了“民汉结对子合同”。社区组织任何活动,他们都积极踊跃参加。他们一起上党课,一起参加社区民族团结联谊会,一起在小区巡逻,一起进行入户走访…… 去年6月,采气一厂信息管理站党支部组织到黑油山老年社区养老院去慰问,黄晓玲和木合提别克一起给养老院的老人送去了牛奶,还一起唱了一首革命歌曲。 除了一起参加集体活动,他们还经常参加对方家里的家庭活动。 每逢春节,木合提别克都会和妻子、孩子买上礼品去黄晓玲家拜年。 在古尔邦节和肉孜节时,黄晓玲也会到木合提别克家里拜访,给他送去节日的祝福。 今年,黄晓玲的儿子结婚,木合提别克早早来到黄晓玲家里,忙里忙外,招呼客人,迎来送往。 婚礼之后,黄晓玲的儿子和儿媳妇特意向他敬了一杯喜酒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