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abg欧博官网|登陆|游戏|

粤剧(中国汉族传统戏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时间:2025-04-25 00:11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0 次
粤剧(Cantonese Opera),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流行于珠江三角洲等广府民系聚居地,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发源于佛山,以粤方言演唱,汉族传统戏曲之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粤剧形成于广东,后传入广西、香港、澳门、台湾,在东南亚和美洲各国有华侨居住的地方均有粤剧演出。随着粤语

香港历史博物馆的粤剧戏棚场景

粤剧习惯将舞台布景的岗位和人员,统称为“画部”。早期粤剧多在农村搭戏棚演出,和其它剧种一样,都是以一桌两椅变化组合成象征性的舞台景物,尚无“布景”可言。20世纪初,粤剧进入城市,开始由广场艺术向剧场艺术过渡,从而对粤剧舞台布景提出了变革的要求。这个时候的布景,还只是一种单纯装饰性的画景和摆设。随着剧目内容和表演风格的变异,演出越来越需要舞台环境的配合,在当时志士班进行戏剧改良的推动和影响下,向话剧学习,装配写实性布景,动用大画、软画、硬景等不同搭配,组合成点示戏剧具体环境的不同场景,这种布景方法和风格,从此一直在沿用。20世纪30年代,在商业竞争的市场背景下,粤剧曾在广州、香港、澳门等大城市的剧场演出中一度出现运用声、光、电和机械技术制作的“机关布景”。当中,有与剧情结合较好者,起到了烘托气氛,增强舞台表现力的作用,但更多出于标奇立异,招徕观众,成了背离戏曲艺术规律的景物堆砌。新中国成立后,粤剧的布景在粤剧界“净化舞台”的实践中得到了改进,并沿着民族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剧场开始构建了天幕、底幕、大幕、二道幕、“弗拉”“鸡翼”等组成的镜框式舞台;还出现了民间图案装饰的台框装置;舞美工作者创作了大量具有中国水墨画风格的软幕布景;又借鉴吸收了线网贴布画技术和幻灯新技术,使粤剧舞台形成了远景、中景、近景融为一体的立体布景。随着导演制度和舞台美术设计制度的建立,粤剧舞台的布景更趋向于创意化、风格化,与戏剧整体风格的协调亦更为紧密。舞台美术设计和制作程序也更进一步规范化,较有规模的粤剧院团还设立了舞台工厂,粤剧舞台美术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12]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5-17 23:05 最后登录:2025-05-17 23: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