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abg欧博官网|登陆|游戏|

保羅·弗萊雷

时间:2024-05-22 11:34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72 次
保羅·弗萊雷人物簡介,人物生平,幼年,1954年,1961年,1969年,1970至1979,1980年,1989年,1997年,著作,思想,人物信念,教育即政治,批判性意識,提問式教育,對話,人物評價,

綜觀弗萊雷一生的教育思想,無不是圍繞“教育即解放”來拓展、延伸。在流亡期間,他直接提出“教育即政治”的口號,目的是希望通過教育讓人們認識自己與社會,首先從政治上來解放自己;他所進行的成人掃盲教育就是要“沉默文化圈”的“邊緣人”勇於表達自己的心聲,從文化上來解放自己;他提出“解放教育”或“提問式教育”,目的就是要將教師和學生從 “馴化教育”或“銀行儲蓄式教育”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他提出種種教育哲學,最終目的是要通過教育之船把人載向自由的彼岸,從此大徹大悟,獲得真正的解放。

教育即政治

弗萊雷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特別是在經歷了動盪複雜的流亡生活之後,對教育的本質有了深刻的認識與理解,提出了“教育即政治”的觀點。弗萊雷認為在階級社會裡,統治階層為了自己的利益建立了學校,通過學校再現他們的思想意識,學校就是要培養他們所需的人才。這充分體現了教育的政治性。

弗萊雷進一步解釋說,如果把教育與政治分開,這是一種危險的行為。如果教育獨立於權力之外,獨立於現實社會,那么學校只能成為一堆抽象的價值觀和概念的場所,或是技能的表演場地。不是教育使得社會去適應某些規範,而是社會塑造了教育,使教育去適應維繫社會生存的價值觀。什麼樣的社會決定了什麼樣的教育,教育總是有利於權力階層的。弗萊雷在談及教育的概念時,曾提到教育的兩個特性:一個是教育的實踐性;另一個便是教育的政治性。他說:“教育是政治行為”,“政治是教育的靈魂”。無論是在國小、中學、大學還是在成人掃盲的教室里,教學行為都具有政治性。因為教育的內在本質具有政治特性,政治的內在本質也具有教育特性。或者說教育行為具有政治性,政治行為也具有教育性。弗萊雷認為世界上所有的教育在本質上都具有政治性,而不是僅僅第三世界的國家的教育。

批判性意識

教育走向解放的根本出發點

“意識化”是弗萊雷解放教育理論的核心,是貫穿其教育思想的紅線。所謂意識化,其基本思想是,通過教育喚起人民(被壓迫者)的覺醒,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在歷史創造與發展過程中的主體性,並最終獲得人的解放。意識化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始終與社會現實息息相關。弗萊雷借用賈斯帕斯(Jaspers)和阿爾瓦羅·平托(Alvaro V. Pinto)等人提出的“有限境況”(limit-situations)概念來說明批判意識的形成,並把人的意識按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區分為四個層次,即非轉移意識(intransitive consciousness)、半轉移意識(semi-transitive consciousness)、幼稚的轉移意識(native-transitive consciousness)和批判性意識(critical consciousness)。其中,批判性意識,是意識的最高一級,其特點是對問題的深刻理解、自信心、接受能力以及反對逃避責任。弗萊雷所說的“意識化”,就是通過教育培養人的批判性意識。所謂批判性意識,就是“人作為知識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受體,對於形成他的生活的社會文化現實及其改變現實之能力的深刻意識”。弗萊雷關於批判性意識的分析,源於以下信念,即無論一個人有多么無知,也不論一個人被“沉默文化”淹沒的有多深,他都可以通過與別人的對話接觸來批判性地看待這個世界。在上述四種意識中,只有批判性意識才是與現實結合在一起的,而其它三種意識則是超現實的。在批判性意識的形成(喚醒)過程中,教育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教育必須置於社會現實之中,按照現實的條件(有限境況)來確定所需的教育(有限行動)。為此,弗萊雷提出了以下幾種方法:(1)用積極的、對話的、批判的方法;(2)用改變教育內容的設計方法;(3)用濃縮和組合的技術。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5-18 11:05 最后登录:2025-05-18 11: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