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不堪忍受英国等殖民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或逃离种植园进入内地深山老林,或大批地惨遭殖民者杀害,最后能供殖民者役使的所剩无几。接着,殖民者从欧洲本土引进移民。但是,欧洲移民来到苏里南后不适应热带种植园的繁重体力劳动,死亡率很高,仍不能解决种植园劳动力短缺问题。于是,殖民者另辟劳动力来源,开始由非洲往苏里南大量贩运黑人奴隶。大约有数万黑人奴隶被贩人苏里南。当初奴隶们来到后被分售到各个种植园,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甚至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奴隶主不准许奴隶们使用本民族语言,原因是奴隶主是欧洲人,不懂得非洲的民族语言,尤其是那些方言土语。他们害怕奴隶们使用他们不懂的语言谋划逃跑、暴动、起义等反抗活动。与此同时,奴隶主也不允许奴隶们与他们使用同一种语言,因为那样则意味着奴隶们和他们处于平等的地位,有失他们的身份。在这种情况下,奴隶们没有可供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但是,奴隶们毕竟也是人,他们要生活就不可能不说话。最初女奴隶们用变换头巾裹戴样式的办法来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但这种办法并不是所有奴隶都可以选择的,而且裹戴头巾的样式也是有局限性的。于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奴隶们逐渐尝试“ 检字凑话” 。他们既使用英语等欧洲语言的单词,又使用非洲原籍语言的词汇,同时还使用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语言的用语,掺杂和拼凑一起,伴着手势来表达思想。他们讲的这种不伦不类语言,主要是以英语单词为基础,故被人称之为“黑人英语”,后来随着语言的演变改称现名。奴隶主们对这种不伦不类的混合语给予容忍和认可,并命令奴隶们使用下去,以此来表示奴隶们为劣等民族,低人一等,只配使用这种“鄙俗的语言” 。该语言大致成型后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欧洲、亚洲、非洲、西印度群岛等地各种移民的大量涌入,该语言又不断地吸收了荷兰语、葡萄牙语、法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等语言的许多单词,使其词汇更加丰富,遣词造句在使用过程中渐趋规律化和规范化,并且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悉、理解和使用,最后成为各种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的共同语言。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