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的上班时长,每个朝代都不尽相同。 先秦上古时期,计时的技术有限,因此一般是跟随太阳的升落决定上下班时间。比如在《诗经·齐风·鸡鸣》中有最早的关于上下班的记载:“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秦朝统一后,不但将官方公文字体定为隶书,而且为了应付更大规模的行政事务,提高效率,还设立有专门处理往来文书的“刀笔吏”。 2002年在湖南龙山县里耶镇的古城遗址的出土的三万七千四百余枚秦简,详细记录了洞庭郡迁陵县官府公文的收发。 据此可以推断官署集中办公时间为水下二刻至水下十一刻,即卯时上班,申时下班,相当于今天的早上7点到下午5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汉代到唐代时期,虽然有一定的规制但并不严格要求,所以中央官员们上班与上朝都比较宽松。 比如《唐六典》中的有记载,尚书省的官员需在日出时开始工作,到了中午便可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家休息,只需要上半天的班。所谓“凡内外百官,日出而视事,既午而退。”实在是令人羡慕不已! 同时唐代的假期也比较多,比如《唐六典》规定,春节、冬至各有七天假;中秋、夏至三天,每十天有旬假一天;另外立春、春分、立夏、立秋、秋分、立冬各有一天。 但是要注意也不是所有官员都是这么清闲的,比如大诗人韩愈就碰到了这个倒霉活。在外派担任徐州节度使推官时,官署实行坐班制,天天起早摸黑,气得他大骂,天天这么做,我干不动,再干肯定会发疯的。 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张仆射书》 到了宋朝之后,随着科举制度不断发展,寒门士族进入官僚体系,更鼓制度等各方面规定开始完备了起来,大体遵循早晨6 至7 时上班,下午3至4 时回家。 并且对官吏的要求严格了起来,要轮值班而不值的,笞打二十;早上点名不到的,缺到一次笞打十下。 元朝比较特殊,蒙古人本身就不太善于管理这么大的国家,对于地方官吏的规定非常松弛,因此还是延续着草原上的作息规律。每天早上派发工作,只要干完了自己手里的工作就可以回家休息了。 诸官府皆须平明治事,凡当日合行商议发遣之事,了则方散。——《至元新格》 而到了明朝与清朝之后,由于官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官员不仅放假时间减少,考核制度渐渐严厉。比如清朝《光绪朝实录》中记载,每天起码八个小时以上,遇到上早朝时候更是要3、4点就起床。 由此可见,古代的上下班时间,每个朝代都各有不同。这是由官僚制度的发展、皇帝本身的意愿和计时技术的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并且呈现逐渐严格和规范化趋势。不知道你羡慕了没有? 参考资料: 《诗经·齐风·鸡鸣》 《唐六典》 《宋刑统》 《至元新格》 《光绪朝实录》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不妨点个赞吧!关注我每天一个历史冷知识。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