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部发出的电子邮件表明,入读密苏里的中国留学生,必须参加一个名为“China Student Day”(中国学生日)的研讨会。该研讨会是新生Orientation的一部分。 10月7日早上,中国留学生要带着学生证参加这个强制性活动。如果不参加,新生的一些账户就会被“锁”(Hold),留学生们都很熟悉,这个Hold基本上限制了选课,交学费还有其他各种大学服务。 这样的事情日报君没有听周围任何人提过。这是一个专门给中国人去的活动,不去就不能正常选课,听着有点像有点区别对待啊! 数据显示,该校一共有3万人,国际生共2547人,中国留学生有1298人,影响范围很大。 日报尝试用电话和邮件联系校方的负责人,目前没有回复;密苏里人的记者在报道中表示,该校还在调查此事,是否涉嫌“种族分离”还未出调查结果。 图源: MU 如果这是针对所有留学生的一项活动,那再正常不过了;但是,校方单独把中国留学生挑出来办活动,这是不是很容易让人想多呢? “中国学生日”是为了给中国留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校方的初衷确实是好心。 那么为什么局限于中国留学生呢?根据密苏里人报道,密苏里大学声称给许多国家学生都上了一个单独的“小讲堂”。 2009年,密苏里大学一名中国留学生差点淹死在公寓的游泳池。 2015年有一位中国留学生车祸去世。 于是,校领导们考虑举办一个安全预防活动。第一届“中国学生日”于2015年举行,意图和内容都很棒。 密苏里大学邀请的嘉宾是芝加哥中国大使馆的代表,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CSSA)协办。 可惜的是,它的参与率很低。于是,密苏里大学的校领导通过在2016年至2018年对学生账户进行行政干涉,强制实施该计划。 从这就开始变味了。 密苏里大学表示:他们为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其他国际学生和学者也举办类似的强制性参与,他们目前在这些项目中采用了不参加就要“Hold”政策。 图源:MIZZOU Magazine 很多留学生表示,这极大的给自己造成生活上的不便。 如果学生无法参加,该校也没有提出有效的备选方案。只是将第二次上课的机会调整到10月19日,而那天是期中考试。有的同学在当天有两个考试,如何参加? 校方一片好心,但是,也要照顾留学生的感受呀! 图源:MU 通过日报君的了解,在美国,大学可以举办“只帮助中国人的活动”并没有错,也可以举办“欢迎中国人来参加”的活动也没有错。但是在美国,强制让中国人参加只给中国人举办的活动,就有争议了。 日报君采访了解决这件事情的中国留学生-- 赵子霄。从10月9日开始,他开始发出一系列电子邮件,呼吁密苏里大学的同学们看到潜在的种族问题。 作为众多中国留学生中的一员,他对该计划的“强制性”感到愤怒。他担心这次研讨会可能会让人觉得,中国学生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无法照顾自己。 赵子霄是密苏里大学的植物科学专业的博士生,也是林肯大学的兼职讲师,他教学的对象主要是美国非裔。 赵子霄 赵子霄由于学校工作和科研的经历,对种族平等更加注重。他表示:“在美国大学的环境下,针对任何一个族群,进行分别的,额外的,强制的教育,都是错误的。不管这个教育本身有多么正当。” 赵子霄主动找到该校相关的负责人,在电子邮件中写道:“我认为,在中国学生中实行集中教育,实质上是美国种族隔离历史上“分离且平等”的制度的沉渣泛起。” 图源:The Wei 密苏里作为美国较为保守的一个地区,长久以来的种族隔离和历史有一些遗留。这次的事件可能是一个“没有注意那么多”的错误,密苏里人也在努力改善这个问题。 很快,密苏里大学几位负责人和关心这件事的留学生们开会,这些保留被解除。密苏里大学在10月12日,也就是三天后,很快发出了道歉的邮件。 不过,这个道歉邮件的对象也“只有中国人”,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的同学也分国家分种族道歉吗? 对于中国留学生们感到的不便,密苏里大学国际服务部需要给大家道歉,未来不会再进行锁账户的行为。这件事情通过密苏里大学一个普通的博士生沟通,圆满解决。 一方面反映了密苏里大学现阶段的问题,另一方面来说,日报君很欣赏赵子霄的理性,有计划的以及有针对的沟通技巧。 这何尝不是一种出色的能力呢? 这次风波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学习。日报君采访赵子霄的时候,他还不好意思的吐槽自己:“英文不够好,但是也要沟通啊!” 不少留学生碰见这样的情况,一是选择沉默,二是采取不理智且无效的举动: 日报君在过去见过一些不理性的维权,比如: 聚集中国学生们去找国际部“闹事”;任意指责CSSA和学校,要求他们“付出代价”;在朋友圈发布“歧视中国人”这样的言论,甚至造谣散播恐惧。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是单纯的情绪发泄,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图源:MU 实际上,你需要做的,是和相关的负责人去沟通,引发关注。 这次密苏里大学的事件,该校煞费苦心帮助同学们,一片好心。只不过,校方方式有错,缺乏意识。经过双方的沟通后,密苏里大学马上开会道歉,并从行动上进行补救。 我们相信,每个留学生都是抱着友好的态度,开放的心态来国外上学。 最后,留学生在国外遇上问题一定要多沟通多对话多解释,克服语言的问题。许多的误会经过探讨和交流,解决起来也许比你想象的容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