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abg欧博官网|登陆|游戏|

华中科技大学主页平台管理系统 黄云辉

时间:2024-09-10 01:37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41 次
黄云辉,HUANG YUN HUI,华中科技大学主页平台管理系统,华中科技大学,个人主页新能源材料,锂离子电池,下一代电池黄云辉,Yunhui Huang

黄云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分别于1988、1991和2000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高小霞先生和徐光宪先生从事电分析化学和稀土无机化学研究;2002年任复旦大学副教授,期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作为JSPS研究员开展磁电阻功能材料方面的合作研究,2004-2007年在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师从John B. Goodenough教授(2019年诺贝尔化...

More+

教育经历

Education experience

1997.9 ~ 2000.7    北京大学   博士学位  -  研究生(博士)毕业   
1988.9 ~ 1991.7    北京大学   硕士学位  -  研究生(硕士)毕业   
1984.9 ~ 1988.7    北京大学   本科(学士)   

工作经历

Work experience

2008.1-至今   华中科技大学  - 材料学院 - 院长(2010-2017),校党委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 教授、博导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工艺、电池成组与管理系统;锂硫电池和锂-空气电池)、钠离子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业化 
 
2004.11-2007.12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美国)  - 博士后研究员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美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国际锂电池之父”John B. Goodenough教授) 
 
2002.6-2005.5   复旦大学  - 先进材料实验室  - 副教授
无机磁电功能材料(磁电阻材料) 
 
2002.11-2004.10   东京工业大学 (日本)  - JSPS特别研究员(学术振兴会)
应用陶瓷研究所,半金属体氧化物的磁性和输运性质(由复旦大学派遣) 
 
2000.7-2002.6   北京大学  -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 博士后
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磁电阻材料的研究 
 
1991.7-1997.6   南昌航空大学  - 化学工程系 - 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  - 讲师
金属表面改性及粉末涂料等;负责系科研及产业开发;兼任校办产业江西省环化高新技术公司法人代表(1994-1997) 
 

社会兼职

Social affiliations

2021.1-至今   科技部十四五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专项专家  
2012.12-2017.11   科技部“863”计划材料领域主题专家组专家  
2016.11-至今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  
2014.11-至今   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分会理事会理事  
2015.11-至今   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委员  
2014.11-至今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功能材料分会第6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2019.3-至今   “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副主编  
2017.9-2018.9   “Advanced Materials”客座编辑  
2015.9-至今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编委  
2014.9-2018.9   “Science China Materials”编委  
2014.9-至今   “Journal of Materiomics”编委  
2014.9-至今   《储能科学与技术》编辑委员会委员  

欢迎来到我的主页!

研究方向

Research focus

团队成员

Research group

· 团队名称:动力与储能电池实验室

团队介绍:课题组网站:
 动力与储能电池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以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实验室现有教授(博导)4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博士后8名、在读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下一代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以及关键材料等。实验室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科学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面上及青年基金、科技部863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以及企业横向课题等;实验室共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IF大于10的论文14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50余篇、热点论文10篇,引用2.5万余次,授权和公开发明专利30余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池快充关键技术、电池健康状态超声检测技术及设备等一批成果已实现成果转化和应用。实验室成立十年来,共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其中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中80%赴美国、欧洲等(如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佐治亚理工大学、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马里兰大学等)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已有12人晋升为教授,获国家青年人才计划6人。“储能用高性能复合电极材料的构筑及协同机理”获2015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5-18 23:05 最后登录:2025-05-18 23: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