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在古代,要想当官,就得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既要戴的安全、戴的长久,又最好能节节升高,戴上更高的官帽,拥有更高的权力,而不是,帽子被摘变成砍头。 中国古代一共经历了有80多个王朝,王朝更迭中,当官们头上戴的官帽,是个有意思的东西。我们就来看看,几个主要王朝的官帽,都是怎样代表了当时的文化。 以下顺序是先文后图。 春秋:官帽又窄又高。古代男人是不剪头发的,所以官帽的一个基本作用,首先是要能绑头发。用个发簪,把头发束起来,简单又实用。 展开全文
秦朝:官帽有沿袭也有创新。霸道总裁秦始皇之前,官帽沿袭春秋战国时期,又瘦又高的样子,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认为秦朝属水,水的颜色是黑色。于是,秦朝官员的服装以黑色为主,包括戴的帽子。 汉朝:官帽又倒回去学春秋时期,但是高度比那会儿还高。如今,俗话恭迎人的“戴高帽”,就是从汉朝说起的。 隋朝:有两种,一种有发簪,是恢复了春秋式的官帽,另一种没发簪,是延续了三国时的冠帽。 唐朝:兔耳朵+幞(fu)头式,后面的两个尾巴,被称为幞头脚,由头巾包住脑袋后露出的两个角演变而来,很有意思。 唐后期,这两个幞头脚,因为各个皇帝的喜好不同,规定“或圆或阔,周丝弦为骨稍翘矣”。帽子上装上不同的玉饰,显示官职的大小。 宋朝:长长的帽翅式。宋朝的最个性,每个官帽两边,都拖着一尺长的帽翅,走起来两边一晃一晃的。这么不方便,为什么还要戴?这是宋高祖赵匡胤的杰作。 这位“黄袍加身”的前当兵的,继“杯酒释兵权”把功臣们的兵权收回后,每次朝堂议事,又怕百官们交头接耳,议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事,于是,老赵就想出来这么个解决办法。官员们戴上这个帽子,只能光明正大地面对面交流,就不能侧耳交流了,也就不用担心官员们是不是在议论他了,哈哈! 宋朝这两个帽翅,偶尔也稍加变化,以做装饰。比如包拯的曲柳拐弯式,还有折上式。 元朝:草帽+避雷针式。元朝是蒙古人执政,这是一个草原上的民族,帽子也有草原上的感觉。乍看,还像个小型UFO。 明朝:因为又恢复了汉人的统治,明朝官帽大题沿袭了宋代样式,稍作修改:头顶由方变圆,帽翅也变短,是乌纱帽的来源叫法。 清朝:清朝又和元朝有些类似,只是有的帽檐上翻,头顶处装了顶戴花翎,顶部顶珠的不同,显示官职的大小。 |